[OL][魏传] 三国杀武将列传 政治小雏儿之曹植

发布时间:2015-07-27 15:05:21

文坛大泰斗,政治小雏儿

以孔璋之才,不闲辞赋,而多自谓与司马长卿同风,譬画虎不成还为狗者也。

——曹植《与杨德祖书》

遂以为平原侯植家丞。颙防闲以礼,无所屈挠,由是不合。

——《三国志·魏书·邢颙传》

始者谓子建,儿中最可定大事。……自临菑侯植私出,开司马门至金门,令吾异目视此儿矣。……从子建私开司马门来,吾都不复信诸侯也。恐吾適出,便复私出,故摄将行。不可恒使吾以谁为心腹也!   ’

——曹操

曹植从十五岁开始跟随曹操远征,到十九岁开始声名远播,估计从这时候开始,两兄弟就开始明争暗斗。虽然曹植也是有政治抱负的,但究竟有没有意争这个世子之位,值得商榷。不管如何,两兄弟的争斗在所难免,问题是曹植带有文人的风骨,个性率直,我行我素,不知收敛,丝毫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治权术手段。在文学界,他是大宗师、大泰斗,说到政治,比起曹丕,他真的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弟了。

曹丕的文学水平未必高得过曹植,但他懂结纳人才,收买人心,上至“毒士”贾诩、谋主荀攸,下至四友如司马懿、吴质等,均有意示好。司马懿的心计就不必说了,即使吴质的计谋也教曹植阵营谋士吃不消。一个大簏事件就将杨修狠狠击败(详见曹丕篇),使曹操心中的天平向曹丕倾斜。要知道杨修已经算是曹植阵营的首席谋士了,结果一交手,这个恃才傲物的家伙就败下阵来了。

其实曹植除了杨修之外,还有好些人才帮忙。最开始时,曹植的才华魅力,加上曹操的钟爱,吸引了很多文士前来攀附,然而曹植却犯了“文人相轻”的老本性,说孔璋的文章画虎不成反类狗,又批评刘修(刘表的儿子)。刘修还好,孔璋却是大名鼎鼎的,这样级数的文人都给他以这样的言辞来批评,一般人还真受不了。因此许多文士都弃曹植而去,不是不愿攀附,而是实在攀附不了。与此同时,曹丕却向他们伸出橄榄枝,岂有不改换门庭之理?

除了文士归附,由于曹操的钟爱,更安排有一定政治地位及谋略的人辅助曹植(相比之下,曹丕是要靠自己找的),比如曹植妻子的叔叔崔琰,又如家丞邢颙,这些都是曹操有意无意安排过去辅助曹植,或为曹植拉点关系。邢颙为人正直,执法守礼严谨,结果和曹植抵触,最终当然也以不可废长立幼的理由站到了曹丕一边。

曹丕曹植的互相斗法,基本均以曹丕以心计取胜告终,然而最关键的一次,却是曹植自己所为,怨不得人,就是著名的“私开司马门”事件。曹丕早在建安十六年(公元211年)就被封为五官中郎将和副丞相,一切都似乎定下来,曹操事后也说只有曹丕不封侯,而封五官中郎将,就是定下由曹丕为继承人的意思,但这只是曹操几年后的事后诸葛亮式的说法,当时却未必如此。

直到三年后,曹操征孙权时还告诫曹植,说自己当年23岁的事(曹植此时也是23岁),以勉励曹植。一年后曹操征张鲁也带同曹植出征。直到建安二十二年(公元217年),曹植形势才急转直下。司马门究竟是哪个城的(许昌?洛阳?还是邶城?),向来众说纷纭,但笔者比较倾向于是邶城。无论如何,开司马门即是犯禁,守门公车令被杀,而曹操在司马门令的言辞中表达出对曹植极度失望,更连累其他诸侯(诸侯,是指曹操诸儿,此后魏国法律对曹氏皇室成员非常严苛,客观上为司马氏灭曹带来便利)。

曹植突然如此脑抽,除了向来个性,还会不会另有原因?从曹操的事后反应,私开司马门当属大禁,曹植再任性,至于如此挑战父亲权威么?中间会不会与曹丕有关系?当然这只是无责任猜想,因为史书已经找不到与曹丕有关的半点证据了。但是对于曹植的政治立场,向来有说法认为曹植也是拥汉派,对曹操称公又称王的做法极为不满。私开司马门是曹植这种天真又率直的文人一种反抗的举动。香港剧集《洛神》更将曹植附会为荀彧弟子,高举拥汉派大旗,最终曹操觉得若挑选曹植作为继承人,则其以曹代汉之心愿便无法实现。

不管如何,从司马门事件之后,曹植地位一落千丈,他所写的诗词从此时起也偏哀伤。此年曹丕被立为魏王国的太子。当一切看似尘埃落定之时,事情却发生了戏剧性的突变。

掌权重翻盘,临危斗武圣

植将行,太子饮焉,偪而醉之。王召植,植不能受王命,故王怒也。

——《魏氏春秋》

二十四年,曹仁为关羽所围。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,行征虏将军。欲遣救仁,呼有所敕戒。植醉不能受命,于是悔而罢之。

——《三国志·魏书·曹植传》

彰至,谓临菑侯植曰:“先王召我者,欲立汝也。”

——《魏略》

建安二十四年(公元219年),三国鼎足之势渐成,然而,蜀汉阵营争夺天下之心不死,关羽悍然发动襄樊战役,并击败五子良将于禁,威震华夏,曹魏举国震动(这时还是汉朝),曹操更是想迁都来避其锋锐。这是因为关羽已经煽动汝南叛乱势力,摇动许都。曹操这样害怕是有其理由的,万一皇帝有所闪失,三十年来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。

这个时候是十分危急,稍有不慎,就会引发多米诺牌效应。此时曹操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,委任曹植为南中郎将,代理征虏将军,指挥兵马去救曹仁!这是怎么回事?曹植一向给人的印象就是个典型的文士,就算也有一定的政治才能(事实上也没表现出来),也不足以统兵,而且这次不是去打怪练级(像曹丕平叛那种)。曹植一方面需要进攻刚刚气盛的关羽,救出曹仁,一方面还须稳定汝南叛军局势。曹操手下能征惯战的将领不在少数(夏侯惇和张辽就是被调往支援,徐晃更是其中一位候命者),有必要在这么危急的时候突然起用毫无实战经验的曹植来冒险吗?

首先,这件事从另一方面可以证明曹植是具备一定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,而不是我们习惯性的那个文人形象,否则曹操再脑袋发热也不会做出傻事,这也正好解释了曹操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给曹植留机会。如果纯粹仅是文才,曹操也不会冒险犯禁(废长立幼)的。

其次,最为重要的是,不论曹植才能是不是真有那么强,既然曹操已经在两年前下定决心,做好安排,为什么突然反悔?曹操给机会让他东山再起,交给他的还是连曹丕都暂时没有的兵权(曹丕顶多能指挥一下中央卫军,曹植带出去的必然是战斗力较强的部队,且人数当在三万以上)。这样做其实有很大危险性,因为曹丕曹植的兄弟之争会重起,且比之前无兵无权的心计斗智更严重。倘若曹植打败了关羽,军望民望一下子就可以超越曹丕多年的苦心经营。

曹操突然要为曹植翻盘,很可能有些什么不可告人的理由,可惜史书没有这方面的证据支持,或者其实有,但已被曹丕后来删除了。香港剧集《洛神》附会成曹操看清曹丕实则依赖司马懿,最终宁愿放弃以曹代汉,也不愿作他人嫁衣。看起来很合理,但距离曹操死还有半年,司马懿也还没有日后的权势和地位,如果曹操要杀司马懿,还有大把的时间和机会,所以此说很难成立。

眼看曹植有机会翻盘,这对曹丕来说简直是危急存亡之秋了,不知是他手下还是他自己,反正一条很简单又很毒辣的计谋产生了,就是在曹植临行前,动之以兄弟情,痛饮一晚。结果第二天曹植大醉,曹操只好作罢,这才改用徐晃。《三国杀》曹植的技能【酒诗】在这件事上有很好的体现,喝了酒的他翻面,什么事也干不了。

曹操突然给机会曹植翻盘,这点在后边还有延续。曹操临终前突然召拥有兵权的曹彰回来,而曹彰亦对曹植说“父亲如此安排,其实是要改立你”之类的话,这就使兄弟之争变得越发扑朔迷离了。

抵制不良游戏|拒绝盗版游戏|注意自我保护|谨防受骗上当

适度游戏益脑|沉迷游戏伤身|合理安排时间|享受健康生活

游戏批准文号:京新出音 [2010] 235号

出版单位:杭州边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码 :[浙B2-20160108]

浙公网安备:33010502005081号

版权所有:杭州游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

公司地址:杭州市滨江区创业启梦空间

接待时间:周一至周五 9:30-17:30

适龄提示:12岁以上使用 家长监督